close

fw_wallpaper2_800.jpg 

一部值得欣賞的電影,即便你看了數十遍
你依然會再次細細密密地品嘗它。 



Freedom Writers 街頭日記
值得我們所探討的議題

在我們求學過程中,"分數與成績"似乎是評斷度量學生好壞的一把尺。

這讓我想到小王子書曾這麼寫

假如你告訴那些大人說:

「我看見一間用玫瑰色的紅磚蓋成的房子,窗邊有些天竹葵,屋頂上還有鴿子...」

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像得出這房子究竟是什麼樣。你應該告訴他們說:「我看到一間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

那他們鐵定會叫道:「哇,那麼正點阿!」

你們看的出來這句話的意涵嗎?是的,"數字"。大人們的眼中似乎只有數字...

 

成績優異的孩子,總是獲得師長的愛戴,自然而然,那些孩子成了所謂的"好學生"。

反觀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不但得不到師長的愛戴,他們的座位、教室總是永遠在最角落。

當授課老師在台上講解三角函數時,「同學,有沒有問題」老師望著台下的學生問。
雖然老師看似尋問全班同學,但有誰不知道,老師只想問"好學生"。

我很喜歡片中Erin Gruwell的一席話

「死後沒有人會尊敬我們,活著的人只會繼續過日子,
    而你只會腐爛,遭土壤的吞噬。」

 (確切的字句不是很清楚,但意思那差不多是這樣)

的確,當那些孩子在課業上得不到認同與尊重時,間接的有些孩子會放棄自我,甚至加入黑幫,幫派,自我放逐。
因為那是他們唯一能得到認同與尊敬的地方。

那些孩子這麼想

 我只要拉皮條、販毒、偷竊,遵從老大的指示

我就能在這團體當中獲得認同與尊重

直到那些孩子們被拘捕
甚至在黑幫火拼、警匪槍戰中身亡了
他們還認為死後,仍然備受認同與尊重

倘若也沒想到
死後的他們,指遭到土壤無情的吞噬
而世人繼續過他們的日子

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優點
不盡然每個孩子都能再課業上表現如此優異
也許是在美術、音樂、體育、創作和寫作等

可惜的是,各位老師你們埋沒了他們
你們可否回想當初報考教師時的理想及抱負

不僅僅是老師,甚至是我們也得思考
看看周圍的孩子們,挖掘他們真正的性格

"分數"或許能評斷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但並不是全然,是吧。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與個性皆然不同。
那是天賦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旁人不能所批判的。

「教育」究竟是什麼?什麼才是適合孩子
斯巴達的體制下,埋沒多少孩子...

教育不僅是國文、數學、物理、化學...
更重要的
是不是要教導學生
"接納自己" "願意改變自己" "尊重他人"
這些生活倫理的事情呢??

遺憾的是
"生活與倫理"僅僅出現在國小課程
當你自國小畢業,踏出校門時

隨即你以踏上專制的教育、斯巴達教育
當別人評頭論足你的時候
不再是看你的"生活倫理" 
取而代之的是"分數"

在這社會中
究竟有幾個Erin Gruwell呢??

這是不是值得我們省思呢...

推薦這部電影給大家,Freedom Writers 街頭日記。
這部電影也有小說,也值得大家翻閱。

 

BTW,最近再在看電影中提到的"安妮的日記"。

看完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淺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giqueMagiq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